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7:59:21    次浏览
期中考试已经进入倒计时啦,孩子们复习时有一个提纲将会事半功倍哦,快和老师一起来看一看吧! 初中(各年级)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复习提纲基础字音关注课后“读读写写”成语判断三大陷阱:对象、感情色彩、词义与语境不搭/语义重复字形词语运用病句辨析1、搭配不当; 2、语序不当;3、成分残缺;否定不当;4、一面对两面。语言运用1、仿写 2、图表 3、新闻的语段压缩 4、得体表达与言外之意文学常识(含名著)初一:课文常识识记及名著《繁星》《春水》《伊索寓言》常识记忆初二:课文常识识记及名著《骆驼祥子》《朝花夕拾》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》初三:课文常识识记及名著《水浒》《傅雷家书》古诗文默写初一:课内古诗课外古诗前5首初二:《杜甫诗三首》 课后 10 首古诗初三:《沁园春》 《词五首》 课后 10 首古诗词注意:错别字、诗句顺序;阅读文言文阅读初一:《论语十二章》《咏雪》《陈太丘与友期》初二:《桃花源记》《短文两篇》《大道之行也》《核舟记》初三:《陈涉世家》《唐雎不辱使命》(部分学校若已学到后两篇,《出师表》《隆中对》也是重点)注意:1、特殊现象字词的翻译;2、句子翻译(注意采分点句式);3、内容理解。古诗鉴赏初一:课内古诗课外古诗前5首初二:《杜甫诗三首》 课后 10 首古诗词初三:词五首 课后 10 首古诗词1、留意课下注解字词翻译2、关注诗词的主旨、情感课内阅读初一:高频课文《春》《济南的冬天》初二:高频课文《芦花荡》《蜡烛》《阿长与山海经》《背影》初三:高频课文《敬业与乐业》《傅雷家书》课外阅读考点题型:*记叙文类:1、人物形象分析;2、语言赏析;3、情节推断;4、内容概括;5、题目理解作用;6、主观性谈 及感受题*说明文类:1、说明文类型;2、说明顺序;3、说明方法及作用;4、内容概括;5、说明文语言特点;6、主观性谈 及开放题*议论文类:1、论点的判断;2、论证方法及其作用3、利用四大论证手法,结合句子分析;4、前后内容的推敲写作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高频话题:成长感悟类、人生体验类、情感类高分建议:1、“以小见大”,感悟真实而深; 2、运用1~2种手法:对比、欲扬先抑、插叙一线串珠托物言志···3、开头结尾精心布局,首尾点题重要考点一:病句辨析例: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( )A、通过这次灾后重建,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团结一致、众志成城的重要性。B、一个卫生城市的标志不仅在于环境的洁净,更是在于广大市民卫生素养、文明意识。C、在上下五千年的沧桑岁月中,中华大地上叱咤风云的政治家、博学睿智的科学家不断涌现。D、这篇报道列举大量事实,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、滥杀动物。【答案】C【解析】此题考查学生对语病类型的掌握和辨析。A选项缺少成分,应把“通过”或“使”删掉。B选项也是成分残缺,应在“素养”后加上“的提高”,“意识”后加上“的增强”。重要考点二:文学常识例: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,完全正确的一项是( )A.《朝花夕拾》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本散文集,是鲁迅回忆童年、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,内有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》、《阿长与山海经》、《风筝》、《二十四孝图》等十篇文章。B.朱自清、字佩弦,江苏扬州人。诗人、学者,民主战士。他的散文《春》《背影》《济南的冬天》深受读者青睐。C.《老王》的作者是杨绛,作家、文学翻译家,丈夫钱钟书。杨绛的小说代表作是《围城》《洗澡》《骆驼祥子》等,译着有《唐吉可德》等。D.新闻报道的事件是真实的,即便是某些细节虚构也不允许;新闻报道要及时,否则就没有新闻价值了。新闻通常包括标题、导语、主体、背景、结语五部分。【答案】D【解析】此题型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。主要考查作品的出处、作品的体裁、作者等,A选项,《风筝》不是选自《朝花夕拾》,它的文学体裁是散文诗。B选项是作品与作者不想符合,《济南的冬天是》作者是老舍。C选项中作品的出处错误,《骆驼祥子》的作者是老舍;所以选D。重要考点三:记叙文阅读之赏析词语例:请分析下列词语的表达效果。1、淘气的我为了探究蜜蜂是如何采蜜的,竟然用柳条去扑打那些落在野花上的蜜蜂。2、那些流浪蜂一边艰难地活着,一边为寻找家园做着徒劳的努力。【答案】1、竟然,表示出乎意料之外,文中指我很惊讶当年自己竟然会这么做。表达了对自己儿时的无知之举感到后悔的情感。2、徒劳,白费力气,文中指流浪蜂寻找家园的努力是没用的,表达了为流浪蜂寻找家园不得的怜惜之情。【解析】特点(没有则不写)+字面上意思+表达效果(情感、品质)重要考点四:字音、字形例: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( )A.伫立(zhù) 痴想(chī) 小憩(qì) 擎天撼地(qín)B.挑逗(tiǎo)鹤唳(hè) 洗濯(zhuó)忍俊不禁(jìn)C.堕落(zhuì)姊妹(zǐ) 地窖(jiào)心旷神怡(yí)D.暮色(mù)着落(zhuó) 魅力(mèi) 庞然大物(páng)【答案】A重要考点五:古诗词鉴赏例:送灵澈上人苍苍竹林寺,杳杳钟声晚。荷笠带夕阳,青山独归远。问:(1)用自己的语言把这首诗前两句展现的画面描绘出来。(2)这首诗中的“独”字写出了什么景象?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?【参考答案】(1)暮色苍茫中,青山深处,竹林寺掩映其中,袅袅钟声,从寺院飘出,如千里跫音(脚步声),若有若无。(2)“独”字写出了诗人伫立日送、友人独自远去的情景,表达了作者依依不舍之情,构成了一种闲淡的意境。【答题技巧】描绘图景要注意四点:1、用自己的语言,切忌直接引用;2、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,不必每句、每个物都写到,但要写到大部分的、主要的景物,语言要求优美。3、要抓住景物特征,用优美语言再现诗歌意境。4、要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。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,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,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,语言力求优美。【答题格式】①捕捉意象,把握特点+②联系背景,发挥想象+③描摹诗歌图景(切忌翻译原句)、概括意境特点(幽静、萧瑟、凄凉、孤独、孤寂、闲适、雄阔、悲壮、雄浑苍茫、凄迷幽远、悲凉凄清、苍凉沉郁、明丽鲜艳等)+④依景辨情,剖析作者思想(常用词语:欢快、愉悦、哀伤、悲愤、沉痛、惜别、依恋、赞美、仰慕、豪迈、迷恋、惆怅、寂寞、伤感、孤独、烦闷、恬淡、闲适、坚守节操、忧国忧民等)这是小编微信:zgjyzx7788(长按复制)!微信号的朋友圈上面我们将结合自身的家庭教育为大家指引方向!我们还会分享一些关于教育、提高学习成绩的文章,可以随时查看!图文整理自微信公众号:中国教育在线(ID:zgjyzx),转摘请注明,谢谢!